1、《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与审查暂行办法》 该办法明确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及其审查意见、节能登记表及其登记备案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以及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项目审批、核准机关不得审批、核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依据此办法,各地发改委纷纷出台各自相应的实施细则。此办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节能评估与审查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年能源消费量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的不同分别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或填写节能评估登记表。 (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以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核准的项目,其节能审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由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核准、备案或核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核准的项目,其节能审查由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 (3)文件报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审批或核准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时,一同报送节能评估文件提请审查或报送节能登记表进行登记备案。按照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实行备案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按照项目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4)评审。节能审查机关收到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后,要委托有关机构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作为节能审查的重要依据。接受委托的评审机构应在节能审查机关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机构在进行评审时,可以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说明或补充材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评审费用应由节能审查机关的同级财政安排,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时限。节能审查机关应在收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后15个工作日内、收到节能评估报告表后10个工作日内形成节能审查意见,应在收到节能登记表后5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备案。节能评估文件委托评审的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审查期限内,节能审查(包括委托评审)的时间不得超过项目审批或核准时限。 (6)节能审查意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意见,与项目审批或核准文件一同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如申请重新审批、核准或申请核准文件延期,应一同重新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意见延期审核。 2、《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通知中要求,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组织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加强对地方开展“能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3、《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和发布的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规划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特点、能源利用状况、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节能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节能的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四个方面的节能目标:一是宏观节能量指标。到2010年每万元GDP(1990年不变价,下同)能耗由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下降到2.25吨标准煤,2003-2010年年均节能率为2.2%,形成的节能能力为4亿吨标准煤。2020年每万元GDP能耗下降到1.54吨标准煤,2003-2020年年均节能率为3%,形成的节能能力为14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同期规划新增能源生产总量12.6亿吨标准煤的111%,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100万吨。二是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指标。2010年总体达到或接近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中型企业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三是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2010年新增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汽车、电动机、家用电器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四是宏观管理目标。2010年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监督管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 4、《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综合能耗是相对于单耗而言的。单耗考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能源管理办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能源消耗与利用水平,对直接分析生产中的能耗状况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单耗缺乏一个总的概念,仅凭单耗不能一目了然地衡量企业能源消耗的总状况和总水平。而且,单耗也难于进行产品能量消耗的比较,无法区分不同形式能源相互替代所产生的影响。综合能耗正是为了弥补单耗存在的不足,而采用的一种考核能源消耗的指标。 为加强能源管理,综合考核企业耗能水平,国家要求企业在原有单耗基础上,呈报综合能耗指标。为此目的,制订发布该标准,其内容包括:综合能耗的定义;企业实际消耗能源种类及其所包含的范围;综合计算的原则和基准等。综合能耗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企业在生产中消耗的各种能源和耗能工质,统一加以综合计算,通过能量的折算,追溯到一次能源进行能耗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