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邓召军:核能是山东优化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抓手
[ 导读 ]: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工业大省、能源大省,山东既有安全高效开发利用核能的现实需要,也具备培育壮大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条件。近年来,山东省以核能开发利用和核电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全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工业大省、能源大省,山东既有安全高效开发利用核能的现实需要,也具备培育壮大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条件。近年来,山东省以核能开发利用和核电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全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显著成效。 首先,核电建设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依托良好的沿海核电厂址资源,采用AP/CAP系列、高温气冷堆、华龙一号等先进核电技术,加快海阳、荣成等核电基地开发建设。目前,海阳核电一期两台机组已相继完成首个燃料循环,持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发电135.3亿千瓦时,为全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输送清洁电力。荣成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已全面进入调试阶段。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复函,拟将山东省一批核电项目和厂址列入国家规划,为山东省核电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核能供热取得重大突破。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探索核能供热的部署要求,在确保海阳核电一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推动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一期项目于2019年11月15日正式投运,率先在全国实现核能商用供热,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实现了“居民采暖费用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不增长、热力公司收益有增长、核电运行效率有提升”的多方共赢局面,得到了国家能源局的认可,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贡献“山东方案”。 第三,核电配套产业发展全面起势。依托核电项目建设,加快培育集材料研发、装备制造、项目建设、运营维护等为一体的核电产业集群。济南美核电气等一批高新企业在国内核电市场崭露头角,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等机构稳步建设,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核电产业链企业来鲁交流合作,营造了核电产业、技术、人才集聚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充分发挥核电央企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山东省先后与四大核电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动山东省核电及配套装备制造业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和“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山东省能源局将按照煤电、可再生能源与核电、外电入鲁“三个三分之一”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目标的部署要求,把核能作为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全省核能产业规划建设。 在核电基地建设方面,坚持“严慎细实”核安全理念,加快推进海阳、荣成等核电厂址开发;扎实开展后续储备厂址保护和深入研究论证。现阶段,高效推进荣成高温气冷堆等示范工程建设,全力争取后续项目获得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尽快形成规模化发展格局。 核能综合利用方面,将全面建成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实现海阳城区核能供热“全覆盖”,打造全国首个核能供暖示范城市。建成海阳核能海水淡化项目,打造国家级海水淡化样板工程。探索核能制氢、核能小堆供热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 培育核能配套产业方面,充分发挥山东省装备制造业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产业链企业落户山东,做大做强优质装备产能,实现核电项目和装备制造业互融互促、协同发展,推动山东在核电产业发展方面走向全国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