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中国节能评估审查网--专业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节能登记表|节能报告 >> 节能动态 >> 信息正文
一场聚焦能源低碳转型助力“双碳”主题的全球能源转型

点击数:509   更新时间:2021年9月17日   发布人:admin
    

迎接“双碳”变革,上半年未来科学城能源谷企业收入1129.2亿元


[ 导读 ]:金秋尾声,一场聚焦能源低碳转型助力“双碳”主题的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将在未来科学城举办。

       金秋尾声,一场聚焦能源低碳转型助力“双碳”主题的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将在未来科学城举办。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给世界的一份沉甸甸的承诺,也将掀起一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绿色变革。作为未来科学城两大产业聚集区之一的能源谷中,这场绿色变革风暴悄然已至。



能源谷核心区。未来科学城供图


       创新采用分散式控制系统的储能电池项目、“双碳”数字综合服务平台、城市综合能源管控平台……紧抓“双碳”机遇,能源谷中围绕能源转型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带动产业发展收入增长。2021年上半年,能源谷规模以上企业收入1129.2亿元,同比增长57.2%,突破千亿元的速度比去年快了2个月。


       小部门实现“核爆式”增收


       2019年合同额200余万元,2020年合同额4000余万元,2021年预计合同额5亿元……在能源谷内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一个30人的小部门,正发生着“核爆式”的增收“奇迹”。


       这个小部门是华能清能院内的储能技术部。“‘双碳’目标的提出让我们的发展迎来天时地利!”储能技术部主任刘明义感叹。出于减少碳排放需求,能源行业正积极向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转型,然而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均存在间歇性和波动性等不可控因素,因此,人类想要更好地利用这些能源就需要把它们储存下来,这也就让电池储能项目在近两年越发炙手可热。


       有了“天时地利”,创新实力是储能技术部的“人和”。当前,安全性是储能电池项目的一大痛点。针对这一点,刘明义带领团队研发了分散式控制系统。“所谓分散控制,就是我们可以独立控制每一簇电池包。一簇电池包遇到故障或需要停工检测等情况时,不影响整个电站的工作。”可别小看这一点,相比当前行业内较为常见的集中式并联式设计,分散控制不仅提升了安全性,也避免了因一簇电池包故障导致整座电站“瘫痪”的情况,在后期运营上大大提升了电站的运行效率。



分散式控制的主机内部有不同的模块



华能清能院通过研发对每一簇电池实现分散式控制


       除了分散式控制,为了进一步提升储能电池项目的安全性,储能技术部还正在研发一项电芯预诊断技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提前为可能出现故障的电池做出预警。“在目前的测试实验中,预诊断的准确率达到80%左右。”但刘明义认为这还远远不够,“我们的目标是准确率要达到95%以上。”当下,华能在全球的1000万点位数据全部汇集至大数据中心,不断深度学习提高着预诊断的准确率。


       智能平台让碳中和“清晰可见”


       一家企业、一栋大楼每年碳排放量究竟是多少?如何通过对区域用户的用能进行整体性协调,保障综合性节能降碳?如何将各家单位的减排量纳入碳汇市场,实现碳汇交易的真实合规?集成解决这些问题的城市综合能源智慧管控平台和“双碳”数字综合服务平台,正作为能源谷内国网信通产业集团的重点项目展开研发。


       在“双碳”平台上线之前,国网信通产业集团研发的城市综合能源智慧管控平台已经在天津滨海新区、上海张江新区和江苏南京江北新区等地试点应用。平台将一个区域综合能源纳入统一管理,小到一家企业的一台机器、一台空调,大到区域内电力的调配等,都能够实现智能监测、用能建议与用电管理。国网信通产业集团项目管理中心科技专责焦艳斌描绘了智慧能源管控下的一些场景:进入晚间,如果空调、照明等应用超出了需求范围,系统可操作关闭或提示关闭;在早晚用电高峰,平台将协调管理区域内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给单位进行供电,从而减少整个城市供电的压力。


       “在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基础上,我们认为要实现碳中和,需要把碳排放、碳减排、碳交易这些都清晰量化,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平台。”焦艳斌介绍,正在研发的“双碳”数字综合服务平台将采用区块链技术,融合碳监测、碳减排、碳交易等多重功能,为城市、区域提供可信的碳排放数据管理能力。他举了个例子:“比如未来一栋楼宇,通过多种手段碳减排的数据将被清晰量化,可以纳入碳汇市场进行交易。”


       “双碳”将成能源谷产业新名片


       绿色变革风起,“双碳”将成为能源谷未来产业聚焦的一张新名片。在9月25日即将在未来科学城召开的2021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创新引领能源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今年论坛的主题,届时将有院士专家、央企高层等大咖展开“华山论剑”,并进行多个项目落地签约。


       今年以来,在能源转型带动下,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实现加速发展。2021年上半年,“能源谷”规模以上企业收入1129.2亿元,同比增长57.2%;利润实现138.1亿元,同比增长12.9%。


       目前,能源谷核心区内聚集各类能源研发机构和生态企业300余家,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涵盖能源互联网、新能源、先进储能、化石能源清洁高校利用、能源行业工业控制、能源装备及测试等6个细分领域、20余项关键技术。


上一条:加快实施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
下一条: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广告赞助 | 网站声明 | 付款方式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北京分公司:18310620158 湖北分公司:13868521911 福建分公司:13859199070 广东分公司:13544057743 浙江分公司:13868521911
江西分公司:13767010828 江苏分公司:13868521911 上海分公司:13868521911 四川分公司:13868521911 甘肃分公司:13868521911
湖南分公司:13767010828 温州分公司:13736980989 QQ:451182107
  公司地址:浙江省温州市  邮编:325000
中国节能评估审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3017816号-6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