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中国节能评估审查网--专业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节能登记表|节能报告 >> 节能动态 >> 信息正文
“碳中和”拥有无限可能,蕴藏巨大机会

点击数:661   更新时间:2021年9月17日   发布人:admin
    

“碳中和”拥有无限可能,

蕴藏巨大机会


[ 导读 ]:蕴藏巨大机会,“碳中和”拥有无限可能

       近两年,消费品领域的投资热潮涌动,“墨茉点心局”创立一年,估值就已达到20亿元,单店估值超1亿元。线下咖啡连锁Manner仅用5个月估值翻倍,达到了20亿美元。同期,还有估值高涨至60亿元的和府捞面,30亿元的“遇见小面”,以及9亿元的陈香贵……


       但上半年还风光无限的消费品领域,最近正在悄悄遇冷,甚至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逃离”消费品领域,换道而行。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外部经济形势扑朔迷离。加之,近两年没有出现能将猪吹上天的风口行业,而且仅靠商业模式就能立足的时代已然不再。但可以预测的是,碳中和将更多带来供给侧创新方面的巨大机会。同时,原本薄利的公司,加上碳指标费用,可能就不盈利了。而有三种类型的企业,将如鱼得水。


       有危有机:原本薄利,未来可能就不盈利

       有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消费市场投资事件数量达到了170起,第二季度为171起。为何在商业风口之上,涌现了如此多的消费品?科特勒咨询集团(KMG)中国区管理合伙人、《增长结构》作者王赛表示:这是互联网行业红利已然不在的副产物。


       “过去二十年,互联网公司享受了行业红利,但这份红利在近几年逐步消散,行业爆发性和发展速度与前几年相比都大大降低。”王赛表示,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AI(人工智能),能占有行业红利的新兴产业已经越来越少了,这也是资本把注意力投向消费品领域的核心原因之一。


       但同时,“消费品的特点是高周转,依赖现金流,却没办法形成像互联网公司一样的指数级增长,同时无法形成所谓的赢家通吃效应。” 所以,消费品赛道渐冷。


       与此同时,可以预见,“碳中和”行业蕴含着巨大机会。


       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会议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刚性要求之下,蕴含着巨大机会。而且,和以前的互联网思维完全不一样。


       “在数字化进程中,往往是基础设施建好之后,才有大量的面对C端的互联网公司诞生,比如,百度、阿里等都是这个模式。互联网公司是在和C端用户进行连接的过程中,形成‘马太效应’,实现指数级增长。”王赛表示,但是碳中和行业不同,这是基于政策导向的行业,发展思路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从阿里、腾讯、美团的反垄断事件可以看出,未来好公司的评估模式会越来越向社会效应靠拢。这就是欧美市场开始关注并寻找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项目的原因。未来的好公司,一定是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融合的公司。好公司除了挣钱之外,还要值钱。”


       怎么样才值钱?王赛认为,值钱中有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创造卓越的社会效应,有ESG的成分。“以前大家会把环保当成一种社会责任,但现在完全可以体现在股票中,体现在市值中。”


       从前公司有三张报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但是未来一定会有第四张表——碳资产表。“制造行业的企业可能一年盈利2000万,但是一旦交碳排放的费用,公司就亏损了,这会导致供给侧发生巨大的变化。未来衡量公司价值的标准也会发生很大变化,环保会成为衡量公司价值的新兴维度,环境保护将变成企业的刚需。以前公司有客户价值、财务价值、公司价值,但是未来公司的社会价值,尤其是以碳为核心要素的社会价值,会变成公司估值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素。”王赛谈道。


       中国石化前董事长傅成玉说过,我们国家今天面临的碳中和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答案是:能源结构不转型不行,但是转型之后对经济增长又带来一定的风险。


       中国大部分的制造行业,对排碳有刚性需求,所以碳达峰、碳中和指标对我国工业体系的压力和挑战可想而知。原本薄利的公司,加上碳指标费用,可能就不盈利了。


       利润和环保怎么融合?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怎么共赢?能回答好这个问题的公司,才是未来真正的好公司。


上一条: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
下一条:碳中和的商业模型:未来怎样赚钱?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广告赞助 | 网站声明 | 付款方式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北京分公司:18310620158 湖北分公司:13868521911 福建分公司:13859199070 广东分公司:13544057743 浙江分公司:13868521911
江西分公司:13767010828 江苏分公司:13868521911 上海分公司:13868521911 四川分公司:13868521911 甘肃分公司:13868521911
湖南分公司:13767010828 温州分公司:13736980989 QQ:451182107
  公司地址:浙江省温州市  邮编:325000
中国节能评估审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3017816号-6

闽公网安备 350402020002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