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性质、单位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及传真等。 
  (二)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性质、类型、建设规模、总投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度计划、厂区布局、工艺流程(改、扩建项目原有生产工艺、主要设备和建筑物等情况)。 
  二、节能评估的主要依据及项目设计的主要原则 
  (一)节能评估的主要依据 
  1、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管理规范; 
  2、自治区的法规、规章、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 
  3、行业标准、规范和技术规定;      4、可行性研究报告; 
  5、其它。 
  (二)项目设计主要原则及内容 
  1、工艺、技术选择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2、厂区布局和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3、设备选择原则及其主要内容。 
  三、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 (包括原有及新增) 
  (一)项目使用能源品种的选用原则及其合理性、可行性分析。 
  (二)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及供应情况分析,要说明对当地能源供应消费的影响。 
  (三)项目能源消耗种类、来源、年总消耗量及各种能源使用分布情况。 
  (四)单项工程能源消耗种类、来源及年消耗量。 
  (五)用水情况。 
  四、项目耗能工序分析及主要能耗指标核定分析 
  (一)项目用能体系能耗分析 
  1、划分确定项目耗能体系、用能环节、耗能单元(工序)、重点耗能单元(工序)。 
  2、能源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及终端利用等环节的用能情况,要提供项目能源网络图、能流图、能量平衡表。 
  3、对主要耗能单元(工序)指标进行分析计算核定。 
  4、重点耗能单元(工序)进行能量(或热)平衡分析。 
  5、各单项能源平衡及水平衡分析。 
  (二)能耗指标 
  要提供各项能耗指标的计算依据、过程及结论。能源消费总量(等价值、当量值)、单位产品单项能源消耗量、综合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可比能耗、重点单元(工序)能耗、产值(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等。 
  1、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包括热效率和热力指标等),要编制主要耗能设备明细表。 
  2、建筑能耗指标,包括采暖、空调、照明、热水和燃料的实物能耗、综合能耗总量和单位面积能耗等指标。 
  3、用水指标,要提供单位产品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 
  (三)对标分析 
  1、对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主要工序(单元)能耗等主要能耗指标进行对标分析。对标基数为国家、自治区能耗指标或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要具有权威性。 
  2、改、扩建项目原有生产工艺、设备和建筑物的能耗指标分析,提出存在的主要用能问题。 
  五、节能措施及效果分析 
  节能措施要符合企业和项目实际,具有可行性,节能效果分析要提供计算依据、过程及结论。节能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一)新工艺、新技术节能措施; 
  (二)主要工艺设备节能措施; 
  (三)余热、余压等回收利用情况; 
  (四)炉窑、热力管网系统保温措施; 
  (五)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七)能源计量仪表配置及管理情况; 
  (八)供、配电系统的能效指标和节电措施,泵类、风机、空压机和空调、制冷设备等通用机械设备的节能措施; 
  (九)建筑节能措施(包括采暖、空调、照明、热水及生产、管理部门和公共附属建筑结构保温隔热以及建筑节能设备与产品的采用等); 
  (十)能源管理措施; 
  (十一)其他。 
  六、单项节能工程 
  未纳入建设项目主导工艺流程(如热电联产)和拟分期建设(如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的节能工程须进行单独评估,并对其能耗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对标。 
  七、评估结论 
  (一)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 
  (二)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节能政策,主要能耗指标是否达到国家、自治区的能耗标准; 
  (三)项目的用能总量及用能种类是否合理; 
  (四)项目的设计是否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是否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五)单项节能项目(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等)能耗指标是否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标准; 
  八、项目可研报告在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在此基础上核定采取以上建议后的能耗指标。 
  九、附件  |